全国首个!瞄准长三角“高新”

最新信息

全国首个!瞄准长三角“高新”
2023-08-01 10:25:00
以开发者联盟为平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能量场正越来越强大。
  7月31日,以“跨域一体、开放共赢”为主题的2023年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大会暨全链接大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会上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新任轮值执行长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授牌。
  上海市委副书记吴清主持大会。会上,开发者联盟代表发布倡议:凝聚联盟力量,践行国家战略,聚焦核心技术,紧盯行业前沿,共建产业生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向纵深发展,共建长三角创新发展新高地。
  示范区青浦、吴江、嘉善两区一县在会上集中发布政府需求、企业协作、企业能力和中高端人才需求等四张高质量发展清单,共推出340项合作事项、298个优质岗位。同时,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揭开面纱,共建车路协同示范区合作协议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一系列产业项目落地,为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示范区要努力成为一座大的“创新场”和孵化器
  陈吉宁在致辞时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多板块联动、多主体协同、多目标耦合的合作区域,需要引进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最优的模式。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汇聚各类主体,完善开放、共享、共治的创新平台,实现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的跃升,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陈吉宁说,一体化示范区要努力成为一座大的“创新场”和孵化器。在一体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开发机制创新、各主体协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打造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平台,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试验先进的创新理念,形成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开发者大会、开发者联盟要推动更多场景开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向市场打开创新链、供应链,提出技术需求、产品需求,让各类创新企业参与进来,集聚各方智慧,比选最优解决方案,让创新的星星之火在一体化示范区土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执委会要当好创新协同的服务者和创新应用的促进者,完善业界共治的治理模式,优化服务开发者的机制,加强创新需求发布、解决方案展示、项目合作对接,加强先进理念和技术跟踪评估,推出标杆应用和示范案例,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规模化应用,共同谱写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新篇章。
  聚力扩圈联盟“朋友圈”扩展到64家
  自2019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以来,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高度关注示范区建设。为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促进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执委会组织协调下,中国三峡集团、华为公司、阿里巴巴、复旦大学等市场和社会专业机构为主体,于2020年8月发起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简称“联盟”),构建新机制,传播新理念,整合新资源。
  本届大会前夕,联盟再度扩容:13家成员单位获准加入。至此,联盟成员单位总数为64家。
  13家新入会成员单位分别为:华润集团、中国能建、申能集团、万向集团、兰钧新能源5家绿色发展类企业;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1家绿色投资类企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上海数据集团、上海仪电集团、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网易公司5家数字经济与创新产业类企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戴德梁行2家专业机构。
  作为联盟新任轮值执行长单位,中国三峡集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于7月31日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供水安全、能源保障、低碳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促进上海城市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共同服务全国高质量发展大局。
  中国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表示,集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开发更多清洁能源项目,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积极投身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携手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在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IT总监何金鑫看来,加入开发者联盟,堪称公司和示范区的一场“双向奔赴”。
  何金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兰钧新能源2020年成立,2021年落地嘉善,专门从事锂离子电池、模组和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直以来,公司和示范区共同成长,示范区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兰钧新能源绿水青山、科技向善的的企业使命高度契合,而一体化示范区丰富的技术要素、资金要素、数字要素、市场要素也高度吻合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特点。
  “接下来,公司会用好示范区的信息化优势和技术优势,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数字化研发、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销售。依托示范区一体化市场和资金优势,发挥新能源行业在绿色生态、双碳减排的重要作用,为示范区实现国家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做出相应的贡献。”何金鑫说。
  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揭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示范
  会上还揭牌成立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记者获悉,新成立的高新区占地面积19.54平方公里,将依托长三角区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绿色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绿色科创服务两大特色产业,形成“3+2”的主导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高新区将围绕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一体化,瞄准高新区的“高”和“新”持续发力,集成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运用新技术革命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和环节,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长三角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示范。
  到2025年,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将更加完善,跨省域高新区体制机制更加完备,主导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群竞争能力、自主可控力大幅提升,中心集聚辐射和区域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显著,基本建成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跨区域一体化的“新园区”和示范区绿色科技创新高地、生态经济发展高地、宜创宜业宜居高地。
  嘉善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峰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示范区高新区聚焦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形成青吴嘉三地协同创新、特色发展、互促共赢局面。这有利于嘉善利用三地资源,打造新增长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有利于创新资源和人才的集聚;有利于嘉善与青浦、吴江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一体化。
  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
  3年来,示范区聚焦“一厅三片”重点区域和生态环保、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3年推进108个重点项目。
  其中,水乡客厅是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是长三角一体化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本届开发者大会上,水乡客厅市政基础设施一体化高质量建设合作协议等3个重大合作协议现场签约。接下来,示范区执委会、两区一县人民政府与两省一市住建、通管、国网等部门签约供气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供电一体化三个协议,共同为水乡客厅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
  此外,为支撑示范区打造车路协同示范区域,示范区执委会、两区一县人民政府与中国联通、百度集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驭势科技共同签署共建车路协同示范区合作协议,将重点围绕示范区车路协同规划研究、车路协同示范段先行先试、车路协同产业生态打造与创新生态培育、跨域车路协同标准研制等内容与两区一县开展战略合作。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戴一凡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车路协同相关产业链比较复杂,包括车、路、云等环节,涉及汽车、交通、通信等各产业,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协同合作。上述战略合作将助力于打通产业链,也有利于形成行业统一标准,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同时,会上还举行了重点产业项目签约仪式,9个产业项目落地,涵盖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总投资约137亿元。
  其中青浦区3个项目,分别为水乡客厅创智引擎、现代中药国际发展基地项目、超卓航科全球研发中心。吴江区3个项目,分别为迈为科技泛半导体装备项目、半导体单晶衬底项目、曼特智能机械项目。嘉善县3个项目,分别为新能源汽车无源器件生产基地项目、桓能芯电二期项目、恒颢光电年产300万片液晶触控面板项目。
  专家建言:以体制创新赋能一体化发展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在目前国际形势下,开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出路。一方面,政府机构要秉持开放理念,努力做好跨区域协调体系建设。两省一市在产业基础、科研实力、金融服务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有开放,才能以区域分工的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其次,企业和科研机构也要做好“开放”工作,通过开放减少重复建设所带来的浪费,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研究员表示,长三角经济占到我国GDP总量的24%左右。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想要谋求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可以从劳动生产率、城市群的经济能级、城市化水平、生态质量、创新能力和竞争化水平等若干方面去进行提升。他说,要以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形成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市场体系、空间规划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开放经济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等。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建成跨行政区域的多元化主体参与、多种治理模式并存的经济社会治理机制。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有效支撑。中金公司首席执行官黄朝晖表示,金融支持创新需要制度供给保驾护航,以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他举例说,政府可以通过促进私募股权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有效互动、完善有助于风投募资的制度供给,激活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另外,长三角作为科创企业的重要聚集地,也可以借鉴北京科创基金的成功经验,打造长三角政府联合创新基金,从而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国首个!瞄准长三角“高新”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